思想道德与法治(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教案: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责任编辑:sjb 点击量: 发布日期:2015-12-28

 

 

 

 

3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第三节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大学生了解理想、信念、信仰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懂得人生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并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重点难点  

重点: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成长的重要意义  

2.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难点:1.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 怎样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教学  

内容  

 

 

 

 

 

 

 

 

 

 

 

 

 

 

 

 

 

 

 

 

 

 

 

教学  

内容  

 

 

 

 

 

 

 

 

 

 

 

 

 

 

 

 

 

 

 

 

 

 

 

 

 

 

 

 

 

 

 

 

 

 

 

 

 

 

 

 

 

 

 

 

 

 

 

教学  

内容  

 

 

 

 

 

 

 

 

 

 

 

 

 

 

 

 

 

 

 

 

 

 

 

 

 

 

 

 

 

 

 

 

 

 

 

 

 

 

 

教学  

内容  

 

 

 

 

 

 

 

 

 

 

 

 

 

 

 

 

 

 

 

 

 

 

 

 

 

 

 

 

 

 

 

 

 

 

 

 

 

 

 

 

 

教学  

内容  

 

 

 

 

 

 

 

 

 

 

 

 

 

 

 

 

 

 

 

 

 

 

 

 

 

 

 

 

 

 

 

 

 

 

 

 

 

 

 

 

教学  

内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请欣赏视频《麦兜的理想》  

课堂小调查:什么是理想?你有理想吗?  

你为之做了怎样的努力??  

这段经历给你怎样的思考?  

同学发言之后,教师做总结点评,引出理想的话题。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1.
理想的含义
 “
理想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ideal”,意思是人生的奋斗目标。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含义: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现实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思考:你能从理想的含义中来分析一下理想的特征吗?
  2.
理想的特征
第一,实践性。真正的理想不只是对未来目标的主观想象,它要变为现实还要人们在实践中付出自己的主观努力。  

周恩来: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才能实现理想。  

第二,现实可能性。真正的理想,又需要具有实现即变成现实的可能性。理想是立足于现实基础之上、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志向和抱负。这是理想和空想、幻想的根本区别。空想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反映了人们所追求的一定目标。但它脱离实际,违背客观,因而是一种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主观臆想。幻想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有些幻想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有些则是符合现实发展要求的想象,如科学幻想,只是目前还没有足够的根据和实现的条件,一旦条件具备,就有实现的可能。所以,理想不是脱离实际违背客观的空想,也不是还没有足够条件和根据的幻想,而是立足于现实基础上、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志向和抱负。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理想又是以现实为基础的。贺麟先生说过,离开现实而言理想,理想就会成为幻想和梦想,离开理想而言现实,现实就会成盲目的命运和冷酷无情的力量……事实上有许多人埋没在现实之中,为现实所束缚,作现实的奴隶,更有许多人,沉溺于幻想中,不认识现实,极力逃避现实。因此,理想的形成,不仅体现了人们向往美好的情感,而且需要人们理性地认识现实的客观条件及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而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使之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第三,预见性(超前性)。理想是对现实的超越,它高于现实。理想是关于未来应怎样的设想,而现实是现在实际是怎样。事实与应当、是怎样应怎样之间总是有一定的差距。理想是指向未来的价值目标,是现实生活中尚未存在的东西。人不仅生活在现在,而且生活在对未来的追求之中;人们根据自己对未来的设计蓝图不断地推动着现在的变化,改造着现实。理想以预见的方式反映未来,把握未来:将来如何如何……”。因而,理想具有超前性,它高于现实,超于现实。这正是人高于其它动物之处。马克思曾指出,蜘蛛织网与工人的纺织相似,而蜜蜂建造蜂房的本领甚至使建筑工程师感到惭愧;但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更高明,因为建筑师在动手建造一个建筑物之前,已经先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同时,与现实相比,理想是更为美好的。人们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而与理想相比,现实则显露出其缺陷。正因如此,理想对人们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它吸引着人们通过自己的奋斗,不断地改造现实,从而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第四,时代性(阶级性)。首先是说在不同的社会生活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会产生不同的理想。人的理想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比如,中国古代儒家的社会理想,是一个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听,长惠幼顺、亲亲尊尊,依礼而行的差序社会。封建士大夫向往的是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而劳动人民向往的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生活,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坑头的小农生活理想。而近代启蒙思想家的社会理想,则是一个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社会。其次,一个人在其人生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理想,或者对自己的理想进行各种调整。一个人童年时期的个人理想也许是做一个歌唱家,到了青年时期其理想则可能变成了做一个文学家,成年以后,其理想又可能会变成要做一个成功的商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想,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也会有不同的理想,这些都是正常的。
3.理想的类型
由于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类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以及人们对现实的认知和对未来想象的多层次性
,人们对理想的追求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理想又是多方面的、多类型的。
理想的类型:
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
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①
个人理想:处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的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设想。包括个人具体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和道德理想。
  ②
社会理想:社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和社会状况的向往追求。社会理想是全社会成员的共同理想,它最敏锐地反映着社会发展的特性及其变化趋势。
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政治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与道德理想。
(1)政治理想: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设想、追求和向往。
纵观历史上的成功人物,我们来看看:著名的项羽在少年时代,有一次看到秦始皇南巡的壮观时,就对其叔父说:你可取而代之!吓得其叔父忙掩其口,他却说:大丈夫本当如此,才不负平生之志!所以,他成就了霸业。
(2)生活理想:是一个人按照自己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以及自己的生活情趣,对未来生活方式、生活结构、生活目标的追求和向往。
生活理想并不只是对生活条件的期盼,更重要的是人们期望具有怎样的生活方式、怎样生活得更有意义更充实。生活理想很重要,它会直接影响着人的成长和事业的成败。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正是由于从生活上被腐败思想打开了缺口,从而堕落的。
3)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对事业要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
职业对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第一,职业是人的谋生手段;第二,职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
调查:
职业选择中的价值取向
  ——
大学生职业道德理想的一次调查
追求自我实现(符合个人兴趣和特长,能实现个人的抱负)占被调查人数的41%
追求生理需要(收入高、劳动条件好,轻松自由,便于流动,离家近)占35%
追求尊重需要(晋升机会多,社会声望高,有职有权)占10%
追求安全需要(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占8%
追求社交需要(人际关系融洽)占6%
对大学生而言,较早的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有助于自己充实的度过大学四年。
4)道德理想。道德理想是指人们所向往的理想人格和做人的标准,也就是要使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具有怎样的道德品质。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
信念的含义
什么是信念呢?心理学家的解释极其简单,那就是:坚定的信心。然而,心理学家又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解释,经过大量的科学实验表明,信念是一个人生命中的一种执著,是一个人灵魂深处的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这种力量,看似微乎其微,但它确实左右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心理科学家断言:在这个世界上只存在两种人,谁不相信自己会成功,他必定就是相信自己会失败;相信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事业充满信心的人,他必定也是一个相信自己是肩负特殊使命的人,在未来的岁月里,他必将一往无前,百折不挠,不取得自己梦想中的成功就决不会罢休!
含义:信念是人们在实践生活中形成的建立在一定的认识和经验基础上的对某种观念和理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信念是怎样产生的呢?  

英国著名哲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素认为:信念是由一个观念或意象加上一种感到对的情感所构成的。在信念中,观念或意象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感到对的情感”即主体对某一对象的相信,是信念的核心和形成的关键。即使是由对于外界的歪曲反映得来的观念或意象,只要主体相信,就有信念确立;反之,即使是面对科学的理论或思想,如果主体犹豫怀疑,也就谈不上产生什么信念。那些为主体所知而不为其所信的观念或意象,只能算是主体的认识,而不是信念。所以,“信”是信念突出的本质特征。信念的强度,取决于主体的信任程度。意志则是一种坚持不懈努力的心理状态。这种努力长期不断地坚持下去,就在人的内心产生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即非这样做不可的内在要求。
2.
信念的主要特征
1)稳定性。 人的信念一旦形成,就会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而不会轻易改变。因为,人的信念的形成本身,就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而是在人的长期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中积淀了一个人多年的人生经验,包含了社会环境对他的长期影响。而且,如前所述,一个人的信念不仅基于他长期的认识和经验因素,而且受制于其稳定的情感认同,并与他的生命意志和人格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一个人的信念形成以后,不会因为某个个别事件就发生改变。斯大林曾说过,手帕都不是轻易更换的,更何况人的信念呢!当然,信念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一般来说,经过时间和现实变迁的考验,一个人的信念会变得更为合理和坚定。
2)执着性。 信念的稳定往往带来情感上的执著。人们的认识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但从个人来说,谁都认为自己的信念是正确的,都持坚决相信的态度,这使信念带有极大的执著性。 案例:现代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就是一个有着坚定信念的人,在他发明电灯的过程中试验了9000种物质尚没成功的时候,便有人断定他不会成功,他却笑着说:我只是发现了9000种物质不能做灯丝。接着继续实验,终于在实验了1万余次之后获得了成功。支持他能够如此顽强的实验下去的力量是什么?就是他认为自己必能找到一种物质可做灯丝的坚定信念;如果他也像其他人一样怀疑这种物质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的话,那么他还会继续实验下去吗?恐怕早就放弃了。  

案例:奥地利物理学家玻尔曼等集体自杀事件:1895年以前,科学界一直认为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是原子。当时许多物理学家笃信这个理论。然而,科学上的一系列发现,很快将物理学界流行的观点打破。1895X射线的发现,1897年电子的发现,1898年居里夫妇铀的发现等等。到20世纪初,科学家们查明,原子不是最小单位,原子之中还有原子核,周围还有电子,原子论失效。原来笃信原子论的科学家陷入彷徨、苦闷之中,其中奥地利物理学家玻尔曼等因为无法改变自己的信念,竟然走上了集体自杀的道路。
3)多样性。不同的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求都会形成不同的信念、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不同的人,由于众多的原因,会形成各不相同的信念,这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班的同学,其信念也并不完全相同。
4)亲合性。亲合性是信念在感情上的表现。一个人对和自己信念相近或相同的人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志同道合就是信念亲合性的表现,相互之间有共同语言,感情上比较接近。志同道合:道同则相聚,道合需志同。
人的理想与信念需要互相支持,有美好崇高的理想追求的信念才是有价值的信念,而有坚定信念支撑的理想才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信念的层次性: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是信仰。  

美国诗人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信仰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在许多欧美人那里,信仰与宗教密不可分,特别是与他们自己的基督教连在一起。在他们眼里,我们中国人大多是没有信仰的。在我国学术界,信仰被理解为对某种宗教或主义极度信服或尊重,并以为行动的准则。(《辞海》上海还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247页。)信仰是信念的一种特殊的、强化的、高级的形式。只有关于极高或最高价值的信念才能够成为信仰,这种信念构成信仰的内容,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以它为核心,为它服务,围绕它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作为信念的一种特殊形式,真正的信仰是与崇高和神圣连在一起的,是对于崇高和神圣价值的信念。神圣是人们追求的一种崇高的价值。这种神圣的、崇高的价值,从道德价值来说是完善的,从审美价值来说是完美的,从功利价值来说是完满的,或充分自由的。这种完善、完美、完满自由的神圣价值,在基督教神学那里通过上帝和天堂表现出来,在无神论那里则通过一种理想境界或神圣人格表现出来。
神圣的理想和崇高的价值是超越现实世界的。现实的人和现实世界是不够神圣的,但现实的人向往神圣。人既有追求理想价值的精神需要,也有构建理想价值的精神能力。人追求理想价值的精神需要,也就是人追求神圣信仰的需要;而构建理想价值的精神能力,就是创造神圣的信仰对象的能力。神圣的价值理想,为人自身提供了精神寄托和精神支柱。这意味着,对于宗教徒来说,自己不再是无依无靠的孤儿,而是有家长管,有家长爱,有家长指导,这个家长就是上帝。而对于非宗教徒来说,也不再是无家可归,而有了终极目标与精神的家园和归宿。于是,生活有了意义,精神(特别是情感)有了寄托,行动有了精神支柱。
梁启超曾说,信仰是情感的产物,不是理智的产物。这太绝对了。我们可以说,对于信仰,情感也许起着更大的作用。一种神圣的价值理想,之所以能够为人们想象出来并信仰之,首先是因为人们向往它,爱它,甚至渴望它,希望它存在。但要保证人们所信仰的是真正的神圣价值,而不是假冒伪劣,必须诉诸人的理性。人的理性,既体现在认知的过程中,也体现在评价的过程中,在价值观念和信仰的问题上,发挥作用的主要是人的评价理性。理性的评价要以理性的认知为基础,或者说,评价理性中也有认知的因素,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理性的认知。评价理性所要做的则是改造世界,是要趋利避害、弃恶扬善、去丑求美,使现实世界尽可能地符合或接近自己的理想世界。所以,信仰既基于人的情感和欲望等所谓的非理性因素,又与人的评价理性有关。完全把信仰归结为非理性的,有可能使信仰沦为盲目的迷信,从而使信仰误入歧途。真正的信仰经得起理性的怀疑,但迷信却经不起理性的怀疑,对于迷信来说,理性的怀疑必然产生祛魅的效应。对于一个人来说,信仰是重要的,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而实际上,人的信仰的力量归根到底是人的精神的力量。
然而,信仰危机已认为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基本问题之一,被视为一种现代性”(modernity)现象。美国著名哲学家、神学家保罗.蒂利希认为在我们时代,对怀疑与无意义的焦虑压倒了一切。英国当代著名社会理论学家和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指出:在晚期现代性的背景下,个人的无意义感,即那种觉得生活没有提供任何有价值东西的感受,成为根本性的心理问题。现实或物化了的实在被理想化,而理想和精神(心灵)则被现实化和物利化。随着市场经济及其功利化价值取向的横冲直撞,伴随着上帝死了,什么都可以做了的呼喊声,人们冲破了所谓传统道德的束缚,涌入了一个多元价值观相互冲撞、道德理想被挤为碎片的所谓后现代的生活方式。虚无,迷惘,绝望,焦虑,没意思,荒诞性,反道德,无深度,熵增加,丧失自我,礼崩乐坏,垮掉的一代,中心解构,过把瘾就死,……人们用很多新创的话语来描述上帝死后的世界。正如一位作家所说:人在谋杀上帝的同时,也就悄悄开始了对自己的谋杀。非神化的胜利,直接通向了非人化的快车道。当然,对上帝的信仰是对西方人而言的,实际上对于所有人来说,都离不开信仰,没有了信仰,就没有了终极关怀和价值根基。正如没有了道德信仰,道德丧失了存在的最终理由和精神支柱,道德的大厦就会倒塌,神圣和崇高就会遭到冷落乃至鄙弃一样。因而,如何整合人们信仰的碎片,如何支撑起人生价值大厦,就成为时代呼唤的一个最强音。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承担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振兴中华的伟任。与此同时,也在提升着自身的价值,而要达到这双重目标,没有崇高及坚定的信仰不可能的。  

理想和信念关系: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二、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视频:请欣赏诗歌流沙河的《理想》,从诗歌当中总结理想信念的意义。
(一)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
理想是罗盘、理想是灯塔……理想信念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没有科学的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会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之中。我们知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使有限的人生过得有意义,就必须具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并且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所以,人生的目标问题解决得如何,对人的一生具有决定的意义。古往今来,凡是有作为的人无不注重人生理想即人生目标和志向的确立。许多事实证明,理想一经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少走弯路,不致盲目、迷惘和空虚。而如果缺乏崇高理想或者没有理想,就会像失去航标的无舵小船,在生活的海洋里随波逐流,不是被大浪撞毁在礁石,便是被潮水搁浅在沙滩。
案例: 19179月周恩来东渡日本,开始留学日本的生活。出发时,他写下了《大江歌罢掉头东》——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此诗表现了青年时代的周恩来要为拯救中华而愿献出一切的豪迈气概。理想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人生大厦的支柱。科学崇高的理想,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案例:《让我们飞起来》——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见PPT
名人名言: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星,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真正的生活。
(二)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伟大的人生源于伟大的目标,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有位心理学家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即动力=目标价值×期望概率,形象地揭示了个人拼搏的动力与理想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当一个人为了具有巨大目标价值的理想而奋斗时,就会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反之,如果目标价值不大或期望概率较低,就会因丧失信心而缺乏动力。历史上,凡是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无一不是胸中燃烧着崇高的理想,受崇高理想所鼓舞、所激励。
  (
举例)_历史上,凡是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人,都是在崇高理想的激励下克服各种困难取得成功的。李时珍踏遍青山,尝遍百草,写成《本草纲目》;马克思呕心沥血40年,阅读1500种书籍,写出《资本论》。正如高尔基所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视频欣赏:震撼人心的舞蹈《牵手》
(三)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人不仅有自然属性,还有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因此,人不仅需要物质享受,而且还要有充实的精神生活。如果没有充实的精神生活,纵然有丰裕的物质生活,也不会感受到人生的真正意义。而精神生活的充实,很重要就是表现在有理想。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如果一些人仅从自然的生理需要出发,沉湎于物质享受,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那就把人降低到了一般动物的水平。可见,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有没有精神,有没有理想,人的思想境界、精神面貌、情操志趣、生活态度和生活质量就会大不相同。人如果有崇高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就不会被生活中的一些消极现象所迷惑,就不会被前进中的一些暂时的困难、挫折所压倒;就能始终以坚定的信念、高昂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奋勇向前;就能在道德发展的阶梯上不断攀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人格完美的人。莎士比亚名言:一个人在他的生命盛年,只知道吃吃睡睡,他还算什么东西,简直不过是一头牲畜。    

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说过一段很耐人寻味的话:种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个性;种下一种个性,收获一种命运!同学们,我希望大家从现在起就在自己心灵的田地里,种下的思想种子就是对自我的肯定,是对自己必将获取成功人生的自信,是天生我材必有用、耕耘岁月定有成的信念!  

名言: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我们用心去着意挖掘,就一定能实现!拥有了理想与信念,你们将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永远不要放弃你的信念,永远不要放弃你心中的理想,即使你在生活中遭受了冷落挫折,遭受了嘲笑与挑衅,记住你自己心中的理想,你就会有无穷的动力!
案例思考:在一次追捕行动中,有一位年轻的警察被歹徒用冲锋枪射中左眼和右腿膝盖。3个月后,当他从医院里出来时,完全变了样:一个曾经高大魁梧、双目炯炯有神的英俊小伙子,成为一个又跛又瞎的残疾人。鉴于他的功绩,纽约市政府和其他一些社会组织授予他许多勋章和锦旗。一位记者采访他,问道:你以后将如何面对所遭受到的厄运呢?这位警察说:我只知道歹徒现在还没有被抓获,我要亲手抓住他!从那以后,他不顾别人的劝阻,参与了抓捕那个歹徒的行动。他几乎跑遍了整个美国。许多年后,那个歹徒终于被抓获了。在庆功会上,他再次成为英雄。然而不久,他却在卧室里割腕自杀了。在他的遗书中,人们读到了关于他自杀的原因:这些年来,让我活下来的信念就是抓住凶手……现在,伤害我的凶手被判刑了,我的仇恨被化解,生存的信念也随之消失了。面对自己的伤残,我从来没有这样绝望过……”
   

思考:什么样的理想信念才能成为持久的人生动力?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们心灵世界的深层核心。有无理想信念,就像一道分水岭,既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又把高尚充实的人生与庸俗空虚的人生区别开来。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人生需要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首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还应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的辩证统一关系。  

思考:什么样的理想信念才是科学的?    

爱因斯坦名言:把安乐和快乐作为生活的目的和理想,这不过是猪栏里的理想。    

人与动物不同。人的本质是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是人的精神性的彰显。而人的精神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实现,其实质或核心乃是一个精神家园的寻找问题——所谓精神家园也便是人所确信不移的精神努力目标,是人的终极关怀,是被人认作自己生存之根本的精神理想。可见,理想信念是人的价值生活或意义生活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没有理想信念的人就像是没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人就会产生一种空无感、疏离和价值无根感,精神上就会无所寄托,只能去寻求纯粹的物欲满足,因而不能称之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理性的人。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的人,就有了人生的航标和方向,能够不断地引领着自己一步步驶向人生的真谛。因此,加强大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是促成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前提。作为当代中国的一个大学生,要把自己的成才与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需要强化自己的信念系统,使之成为自己奋斗的动力。    

马克思: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当时他17岁)  

奥斯特洛夫斯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对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而斗争。” 他们都在追求崇高的理想信念,那我们呢?  

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v所谓使命,古指使者奉命出行,后引申为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  

v历史使命就是一定社会给各个阶级及其政治集团和社会成员提出的重大任务和奋斗目标。即人们在社会中生活 ,应担负的重大的历史任务和重大的历史责任。  

新时代的大学生是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的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1.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1)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十八大提出: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在现实基础上迎接挑战  

1)迎接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2)迎接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3)迎接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的使命。95后大学生特点:多色彩的一代:  

优点:很强的独立、法律、环保、平等意识;对新事物有极大的热情;自信、自主,乐于与他人交往。缺陷:责任心偏差;勤劳、勤俭意识较弱;攻击性增强,容易让他人受到伤害;同时认知需要偏低。这样的你们能承担得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吗?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毛泽东:近代中国,先进的中国人曾不辞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救国的真理。毛泽东指出:“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改变了中国!
马克思主义既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从人类物质生产方式的辩证运动的规律中,发现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演进的历史规律,证明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只是人们道德情感的产物,而且是人类生产方式运动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说,特别是剩余价值学说,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对抗的本质,揭示了资本家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对抗的本质,从而作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找到了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无产阶级,找到了实现这一使命的道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并且科学地预测了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条件与基本特征,指明了人类历史必然走向社会主义并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发展大趋势。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思想体系,是与时俱进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着它的内容。所以,我们应该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信念的科学性
  1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2
.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
.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强化共产主义理想信仰。 失去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忘记了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而脱落现实的工作,空谈理想信仰,则会脱落实际。所以,我们应该把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仰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结合起来。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勇敢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最重要的基本前提。
2.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改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进行了开创
性的、艰辛的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遭遇了这样那样的挫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得利兴的历史征程。党的十一届三中以后,我们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获得了新的强大生机。
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信心也是一种信念,即事业必胜的信念。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信仰中,必然包括对于我们现实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特别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在内。中华民族曾经在古代有过非常的辉煌,也曾经在近代有过极大的屈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有过成功,也出
现过失误,走过一些弯路。经过新中国成立50多年特别是近20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多年保持发展速度在全世界名列前茅,我们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现在,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为建设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与和平崛起而努力奋斗。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代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共同奋斗。当代大学生,要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大志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谱写壮美的青春之歌。  

视频欣赏:《中国梦》
理想是美好的,但它既不能自发地形成,更不能自发地实现。要想拥有理想,就要深刻地认同理想;要想实现理想,就要努力追求理想。坚定的信念,执著的追求,不懈的奋斗,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第三节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一、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一)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1.理想和现实是对立的:  

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  

2.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  

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理想源于现实,是指理想的形成必须以现实为根据,是现实发展的条件和主观要求的统一。理想高于现实,是指理想是经过人脑加工的设想和预期,表达了人的美好愿望,是集中了现实中美的、善的、有前途的东西加以整合形成的,因而是高于现实、优于现实的。它对现实的反映是超前的、指向未来的。特别是科学的社会理想,它是基于对客观世界矛盾运动的规律性认识,能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总体上,在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上,把握历史的发展,因而就更是引导现实的旗帜,变革现实的力量。正因为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所以我们要确立正确的理想,必须克服两种倾向:第一是理想脱离现实,把幻想当作理想。第二是用现实否认理想。
理想高于现实。 人生中充满了矛盾,其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人生中的一个基本矛盾。所谓人生的基本矛盾,首先必须具有普遍性,即这种矛盾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且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的始终。其次,它还必须具有一般性或代表性,即各种各样具体的人生矛盾,都是人生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都可归结于人生的基本矛盾。当然,不同的人,或者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会有不同的具体表现。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应怎样是怎样的矛盾,是价值目标与事实存在之间的矛盾。人们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有一定的差距,理想的不现实,现实的又不够理想。而且,这种差距是动态的,在人生的不同时段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人永远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它,而只能不断地解决它。但理想与现实之间,又是统一的。一方面,现实是理想的基础,它不仅制约着理想的产生,而且制约着理想的实现。另一方面,人们又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不断地改造着现实,人的现实又是一种不断趋向理想的现实。
所以,人首先需要立足于现实的土地;一切有价值
的计划和行动,都需要从现实出发。但另一方面,能够产生理想并为理想而奋斗,是人之为人的重要特征。只要有志者坚持自己的理想志愿而不改变,则虽然自己可能看不到成功那一天,但经过后来者前仆后继的继续努力,成功的那一天终会到来。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可以说就是欧洲人心目中这种理想主义者的典型代表,在欧洲人的文学作品中被反复歌颂。他盗取了天火给人类,并传授给人类各种手艺,因而触怒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神鹰每日啄食他的肝脏,夜间伤口愈合,天明神鹰复来。但即使遭受如此残酷的反复折磨,他也决不屈服。在中国的古代神话中,也有类似的形象。比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理想源于现实,但毕竟还不是现实;现实孕育理想,但又是理想所要努力变革使其日臻合理、日臻完美的东西。当前我们的社会中还有某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生产力不发达、经济科学文化落后以及官僚主义、腐败现象等,
大学生正是青春焕发的时期,充满朝气和活力,也富有理想和热情。同时,随着大学生社会阅历的增加,特别是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大学生对现实的认识也日趋成熟。这些都是积极的方面。当然,在大学生中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在考上大学之前,自己的理想目标很明确,就是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但当他上了大学之后,反而有点迷茫了,不知下一步自己该向哪个方向和目标努力,以致浑浑噩噩,日子就这样混过去了。所以,在大学阶段,如何尽快给自己设定一个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理想变为现实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
顺的,往往会遭遇波澜和坎坷。要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理想的美好有着充分的想象,而对于理想实现的艰难则往往估计不足。渴望早日实现理想,希望顺利实现理想,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实现理想设想得过分容易,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缺乏思想准备,那就会影响理想的实现,甚至会导致人们要困难面前对理想失去信心。因此,在确立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理想实现的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 一般来说,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过程就越复杂,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2.
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要实现人生理想,就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和困难,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既会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会有拔剑四顾心茫然的焦虑。如何面对?
1)挫折和逆境不可避免。 由于客观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人们认识能力、实践能力的有限,人生道路决非平坦、笔直,而是顺境和逆境交替、前进与曲折统一。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当厄运和不幸降临时,是悲观失望,沉沦颓废,还是勇敢面对,经过努力,走出困境,这是能否实现自己理想的关键。
2)逆境和顺境的辩证关系。逆境和顺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所谓相互依存,是指逆境和顺境、厄运和幸运,都是相对而言,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逆境就谈不上顺境,没有顺境也就没有逆境。做同样的工作,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
失败了;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此时成功,彼时失败。可见逆境和顺境是相对而言,相比较而存在的。所谓相互包含,是指顺境中有逆境,逆境中也有顺境。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说明顺境和逆境是相互包含的。所谓相互转化,是指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顺境可以转化为逆境,逆境也可以转化为顺境。顺境和逆境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条件改变了,顺境或逆境就会改变。我们的任务就是要防止顺境向逆境转化,并努力创造条件促使逆境向顺境转化。
3)在挫折和逆境中成才
纵观历史,古今中外一些伟人、名人,他们的成功都有一个特点,即他们都曾身处逆境厄运中,但经过他们的顽强拼搏,凭着超人的努力,最终都走出了逆境,创造了辉煌。司马迁在《史记》中有段名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段话生动地说明了古代圣贤都是在逆境中发愤成才的。 周恩来说过:逆境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挫折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挫折逆境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进取精神。如果人们对挫折逆境能正确认识,并能顽强拼搏,就一定能战胜挫折,走出逆境,创造人生的辉煌。人生道路坎坷曲折,如果一遇挫折就心灰意冷,一遇困难就畏难退缩,就不可能激发自己奋进的动力,去实现理想。自古雄才多磨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代大学生要以理想为人生奋斗的引路明灯,迎难而上,遇挫更坚,百折不挠,这样才能创造辉煌的人生。
在追求理想的旅途中,没有永远的顺境,也没有永远的逆境。因此,当身处顺境时,切莫得意忘形,因为顺境可能只是一时的,必须做好遇到逆境的准备;当身处逆境时,也勿悲观失望,只要勇于战胜逆境,顺境就要眼前。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看待它们,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
战胜逆境,远大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三)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  

大学生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案例:袁隆平的奋斗人生:“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组委会给袁隆平的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二、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含义:个人理想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社会理想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指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1.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  

在整个社会理想体系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个人理想从属于社会理想;个人理想的确立要以社会理想为指导,个人理想的实现依赖于社会理想的实现。  

案例:梁启超的理想  

作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直具有“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在清朝灭亡的大势所趋下,却仍然坚持他的“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不放,反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后来又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终于成了历史的绊脚石,而他的政治理想由于违背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而最终也不能得以实现。  

2.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社会理想是建立在众人个人理想基础之上的,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其为个人理想的实现创造了条件。同时,社会理想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并体现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具体实践之中,二者密不可分。  

注意: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当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有矛盾冲突的时候,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可以做出最大的自我牺牲,使个人的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三、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理想
(一)立志当高远
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人生哲学中,非常重视讲志向志向这个词具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确立一个目标和方向;二是以顽强的意志去追求它。可见,志向就是理想信念。而确立理想信念,就是立志
在青年时期确立起来的远大志向是此后事业成功的关键。
志向是青春的火焰,是生命的动力;远大的志向如太阳,唯其大,才有永不枯竭的热能;如灯塔,唯其高,才能照亮前进的航程。有志者,事竞成;有大志者,人生事业才能辉煌。  

古语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得乎其下下”,意思是说,人所确立的目标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实现,要想使自己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得到实现,就必须志存高远,博大理想。  

法国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一定的规律。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个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的努力结果。
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就是要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于个人私利的多少、得与失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证明,那些在事业上取得伟大成就、对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人,都是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了鸿鹄之志,并为之坚持不懈,努力奋斗。
宋代文学家苏轼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二)立志做大事
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激励广大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其中的道理就是希望青年人以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己任,而不要以个人的荣华富贵为人生的理想。  

案例:香港学生的“服务生”理想    

前不久,在一本杂志上看到香港的一位教师问她的学生:长大了做什么?学生回答说:一名麦当劳的服务生!这位学生的家境可以说挺优越的,志向却是当名服务生,这要是换在我们这儿,同样的家庭,家长肯定会骂孩子没出息,但那位想当麦当劳服务生的孩子家长知道后却万分高兴,老师也很高兴。这是否与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相矛盾?  

不矛盾。因为这个孩子明白了服务别人是很快乐的,他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喜欢别人得到快乐。
在今天,做大事就是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无论从事什么具体、平凡的工作,只要与这一伟大事业相联系、是服务于祖国和人民的,就是大事。
(三)立志须躬行
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地奋斗。通往理想的道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中。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雄心壮志需要有步骤,一步步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一步一个脚印,不让它有一步落空。
 

案例思考:同寝室的6个同学,每个人每月出60元钱,请来一个保姆,每周到寝室打扫一次卫生和洗衣服……这样的事情日前发生在成都某大学双流校区。  

对于当前这种大学生请保姆打扫卫生的做法你如何看待?    

课堂教学小结: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振兴之梦,也是每一个大学生的成才之梦。请脚踏实地,认真向学,与祖国人民一起共享成长进步的机会,让自己的青春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绽放光彩!  

复习思考题及作业题:  

1.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理想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如何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3.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认识。  

4.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粤ICP备17051289号 ©2024 版权所有:js333金沙线路检测 - App Store 学校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增城荔城街华商路一号

网站:www.tiantiantaohui.com 邮编:511300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