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与法治(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教案: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责任编辑:sjb 点击量: 发布日期:2015-12-28

 

 

 

 

3  

 

第五章遵守行为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节社会公德;  

第二节职业道德;  

第三节家庭美德;  

第四节个人品德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帮助大学生认识公共生活、公共秩序以及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要求;了解职业的本质内涵,把握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主要法律的基本要求,努力培养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  

重点难点  

重点:1.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3.治安管理处罚法;4.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难点:1.在公共生活中认真践行社会公德和法律规范,做到知行合一;2.掌握职业的内涵和本质,以及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3.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方法: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公德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1.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  

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领域,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的生活。  

空间: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  

特征:血缘和亲缘关系;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秘性。  

然而,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公共生活。公共生活不同于具有一定封闭性和隐秘性的私人家庭生活,超越了私人生活的局限,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透明性,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更为直接和广泛。  

公共生活:公共生活是指人们在公共环境中的活动和生活,它是相对于职业活动和婚姻家庭生活而言,一种特定的生活领域。  

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原始社会,人们以血缘为纽带组成的氏族部落共同体中过着群体生活,个人与群体天然一体,血缘群体内部的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同一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打破了原始社会人们的交往基本以系缘为纽带的状况,社会交往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大,公共生活领域得到了较大的扩展。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公共生活的领域更为广阔,公共生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现代交通工具的便捷快速,使以前难以想象的洲际交往成为普通的事情。1920年,16岁的邓小平留学法国,从重庆到上海,乘船走了8天,从上海到马赛,整整颠簸了39天。今天,任何一个国际航空公司的飞机在17小时内,都可以到达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现代传媒手段的普及和推广,使人们可真正做到“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20世纪末以来,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把地球变成一个“村落”,人类公共生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是什么?  

2.公共生活的发展历程  

公共生活随社会生产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人是不可能独立于社会之外而生活的,自人类社会产生,便以集体的力量抗衡大自然。在那个时候,人一旦脱离社会,便必然成为自然力攻击的对象,无法生存。  

1)原始社会以血缘为纽带的群居生活(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是同一的);  

2)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冲破了以血缘为纽带的状况,奴隶主联合起来成为奴隶主阶级,建立奴隶制国家,有了商品交换等等,公共生活得以扩展。  

3)现代大工业的发展,把公共生活扩展到极致,特别是网络,把整个地球缩小为一个村落使得公共生活无处不在。  

应当说明一点的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缺少公共生活,更突出的现象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3.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点  

1)社会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涉及家庭以外的一切社会生活领域,活动半径不断扩大,交往的频率日益提高,覆盖的面越来越广泛。  

2)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公共生活能为社会全体成员所享有,不具有排他性,涉及的内容是公开的,没有秘密可言。  

3)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熟悉的人、陌生的人、各种各样的人,思想、行为都比以前丰富和复杂。  

4)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当代社会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和方式,直接的、间接的方式,真实世界的、虚拟世界的。再如在我国的恋爱方式的变迁,由媒妁之言到自由婚恋,到征婚广告,到网恋……  

(二)公共生活需要秩序  

从公共生活的特点可见,公共生活容易走向无序状态。因为群体生活中的每个人的性格、旨趣、思想、利益都不同,但他们又不得不在一起生活,这就必然产生矛盾和冲突,而无序的社会必然给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然而,人必须过公共生活,在公共生活中就必须遵守公共秩序。秩序,是由社会生活中规范来制约和保障的。  

1.公共秩序的含义  

公共秩序就是指由一定的规则来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  

人的存在既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同时又是社会的存在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才成为人的属人的存在。人必须从他所处的社会条件、社会关系出发,去满足自己的道德需要,做一个有社会公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走向成功的人。  

2.维护公共秩序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抓好社会公德建设有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净化不良的社会风气,提高全民族的凝聚力。  

第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经济社会中的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行,必须是有序的。生产活动与日常生活出现相互交叉,公共秩序的状况,会直接影响到生产活动。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公共秩序。  

例如,在生产环节和商品流通环节中,生产者、经营者不讲公德与法律,生产、销售低质的假冒伪劣产品,不仅影响其他厂家的生产,还影响市民的生活。再如假冒伪劣:油条里掺入洗衣粉、猪饲料里掺上瘦肉精,猪可以长得快而且瘦肉多,毒人不怕,好卖、用工业酒精兑上水,当白酒卖,简便又赚钱....普遍的信任危机,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社会不可能发展生产力,不可能有物质、精神财富的积累,经济社会就不可能健康发展。因此,社会成员无论职业、地位、身份如何,只要进入公共场所,都应当自觉遵守公共生活中的规则,这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以及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如果没有血液的流通、呼吸的延续,人身上的每一块肌肉就不会有生命。社会的集体也是这样,每一个专业都不能独自存在。公共事务,社会公德,是社会的血液和呼吸。-----余秋雨  

第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当代,人们期望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越来越舒适,相反,如果大多数公民都没有社会公德,人们天天听到骂自己的话,而自己生活的环境又臭气熏天,天天上街都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心情一定不是非常愉悦,同时也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生命安全,会影响国家的声誉。  

第四,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一个国家,国民的公共行为文明,无疑会提高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相反在公共生活中,较多的人,不遵守社会公德,不遵守法律,造成社会秩序混乱,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说明这个国家的公民的素质不高,这样的人,既不关心他人,也不关心国家,这样的人哪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尽管风俗、宗教、纪律等手段依然在维护公共生活中发挥作用,但是,道德和法律却是维护公共秩序的两种最基本的手段。公共生活中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基本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两者各有优势,相辅相成。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主要是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整个道德体系中的最低层次,是整个道德体系中的基础;是每一个人进入文明世界的身份认定,是人生教育的基准,也是日常生活的起点。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倡导文明新风,对于培养公民的高尚品质,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公德的内涵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恩格斯说过,社会公德是人们用来调节人对人的关系的简单原则。列宁也认为,所谓社会公德,就是公共生活规则。在列宁看来,这种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是千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要求。恩格斯和列宁的这些重要思想,为我们深刻认识社会公德的社会价值指明了方向。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这是关于社会公德基本内涵的准确概括。  

三、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网络生活,顾名思义就是在在互联网上的虚拟的生活。比如,浏览新闻、交友、打游戏等等。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人们在网络生活中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生活秩序而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我们应当提高对网络信息和内容的鉴别力,积极运用网络传播正能量,使网络成为开阔学习视野、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进行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品德培养的网络交往。同时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网友、与网友约会。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适度上网对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但长时间沉迷网络对人的身心健康有极大损害。应该合理安排上网时间,理性对待网络。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网络的虚拟性以及行为主体的隐匿性,不利于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是道德规范所具有的外在约束力明显降低。大学生应该在网络生活中养成网络自律精神,促进网络生活的健康与和谐。  

近年来,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和交流的便捷手段的同时,也成为不法分子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新型工具。  

我们大学生,要自觉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同时也要遵守国家有关互联网的法律规定,坚守法律底线。  

 

第二节职业道德  

一、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1.职业  

职业是指人们所专门从事的社会工作,是由于社会分工而形成的,是在人类社会出现分工之后而产生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一定的职业是从业者获取生活的来源、扩大社会关系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2.职业道德  

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爱岗敬业  

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尊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道德操守。表现为从业人员勤奋努力、精益求精,尽职尽责的职业行为。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的要求。  

2.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即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讲求信誉。  

3.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损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如宋朝的包拯。这也是社会主义职业特征的体现。  

4.服务群众  

服务群众,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服务群众是对所有从业人员的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每个从业人员都是群众中的一员,既是为别人服务的主体,又是别人服务的对象。每个人都有权享受他人职业服务,同时又承担着为他人做出职业服务的义务。  

5.奉献社会  

所谓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目标指向。  

结论:大学生要加强道德修养,为未来的从业生涯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二、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牵涉大学生自身以及国家与社会的利益。因此,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对于大学生顺利走进职业生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职业生活不仅是人们谋生的方式和手段,也是人们奉献社会、完善自身的必要条件。如果只是从个人的、工具性的和物质需要的角度来看职业,就必然会忽视职业生活中所具有的更丰富、更深刻的人生内涵。  

2.服务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择业固然要考虑个人的兴趣和意愿,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现实的可能性和社会的需要,把自己对职业的期望和社会的需要、现实的可能结合起来,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消极被动,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就业问题。  

3.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择业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大学生当该尽早确定今后的就业目标,利用大学时间提高自身能力,以适应将来的职业要求。  

(二)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1.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创业意识强烈并且思想准备充分,就能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大学生应积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了解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有关政策,为今后自主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创业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需要具备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失败的创业勇气。只有勇敢的接受创业的挑战,破除依赖心理和胆怯心理,才能敢于创业、善于创业。  

3.要提高创业的能力。大学生既不能拘泥于陈规,又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创业的环境等各种现实因素,树立能力本位的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创业能力。  

[案例]走偏门的海归硕士生白手起家  

今年30岁的闫立文出生在河南省南阳市民主街一户普通市民家庭。父母虽然都是机关干部,但爷爷闫天喜却曾是远近闻名的厨师,尤其是“闫天喜饺子”曾被河南省评为著名小吃,就连他家祖宅“闫天喜饺子馆”也被南阳市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闫立文从小就爱跟着爷爷“混吃混喝”。爷爷除掌管饺子馆以外,还常被有红、白喜事的人家请去掌勺。闫立文上中、小学时,每逢星期天或节假日,小立文就像跟屁虫一样跟在爷爷后面。
  2003年9月,闫立文被请去参加在河南开封举办的“菊花会”期间的膳食安排,这次他又挣了品菜费近10万元。自然,他又为开封市的招商引资工作立了大功,还被开封市聘为“荣誉市民”。闫立文一年的收入到底有多少,他本人不肯讲。但南阳市税务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仅2003年,他光个人所得税就缴纳了8万元之多,照此推算,闫立文每年的实际税后收入,当在30万元以上。  

三、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1.学习职业道德规范。  

2.提高职业道德意识。  

3.提高践行职业道德的能力。  

 

 

第三节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讨论]大家所理解的“爱情”是什么?  

一、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吸引着人们不断进行深入的探索。  

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羡,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一)恋爱中的道德规范  

1.尊重人格平等。恋人间彼此尊重人格的表现,主要是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和重视双方的平等。恋爱的双方在人格上都是独立的,如果把对方当作自己的附庸,或依附对方而失去“自我”,都是对爱情实质的曲解。恋爱双方在相互关系上是平等的,都有给予爱、接受爱和拒绝爱的自由,放纵自己的情感或者对对方予以束缚或强迫,都不符合恋爱的道德要求。  

2.自觉承担责任。自愿地为对方承担责任,是爱情本质的体现,爱一个人或接受一个人的爱,就要自觉地为对方承担责任。责任的担当,不是单纯的“我的心中只有你”的反复吟唱,而是需要见诸行动的自觉。责任常常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爱情是风雨中共同撑起的一把伞,是暮色里急切盼归的一种情,是寒夜灯影下温暖的一杯茶。  

3.文明相亲相爱。文明的恋爱往往是恋爱双方既相互爱慕、亲近、又举止得体,相互尊重,而绝不是在态度、举止、语言等方面的粗俗和放纵。恋人在公共场所出入,要遵守社会公德,不要对他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造成不良影响。恋人独处,也要讲文明、讲道德。遵从恋爱道德,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去维护真正的爱情,这是保持爱情长久的秘密所在。没有道德的护佑,爱情也不会长久。马克思在教育热恋自己二女儿劳拉的拉法格时曾说: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像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和过早的亲昵。这就是马克思所提出的对恋爱者的行为举止的道德要求。  

(二)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家庭美德,是调节家庭内部成员以及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是每个人在家庭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家庭美德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  

1.尊老爱幼  

尊敬长辈,爱护幼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2.男女平等  

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既表现为夫妻权利和义务、人格上的平等,也表现为平等的对待自己的子女。  

3.夫妻和睦  

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今天所强调的夫妻和睦是在男女平等基础上的互敬互爱、 互助互让。  

4.勤俭持家  

大多数家庭生活已从温饱型小康型转变,但是我们仍应该珍惜劳动果实,继承和发扬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既要勤劳致富,也要量入为出。  

5.邻里团结  

加强邻里团结,建立良好关系,要做到尊重邻居的人格、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尊重邻居的合法权益。  

二、大学生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1.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  

爱情里一个人加一个人只等于一个世界!  

淡淡的牵挂是友情  

深深的思念是爱情。  

2.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有些同学把爱情放在人生第一位,把爱和被爱视为人生目标,认为“没有爱情,活着有啥意思”,成天沉湎于爱情之中,一旦失去爱就悲观厌世。过分追求爱情,必定降低人本身的价值。  

在人生中,事业高于爱情,爱情服从于事业。培根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是因为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情。”  

3.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  

有些同学谈恋爱不是为了寻觅知音,或认为恋爱时机已经成熟,而纯粹是从众的结果,看到别人出双入对,心理难以保持平衡,于是随大流。这种盲目的、缺乏自主性的恋爱,其成功的可能性是可想而知的。  

4.不能只重过程不重后果。  

重在“体验”、“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这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实用主义恋爱宗旨,本着这一思想他们都以“顺其自然”的态度,采取一种追求“曾经拥有”的爱情观,开始自己在校园里的爱情生活。  

5.不能因失恋而迷失人生方向。  

应该正确对待“失恋”问题,应该做到失恋不失德。不能转爱为恨;失恋不失态,不能消极颓废;失恋不失志,不能贻误正常学习生活;失恋不失命。不能出现意外。  

(二)树立正确的婚姻观  

谨慎对待结婚成家。  

担当责任和履行义务。  

正确处理家庭关系。  

三、弘扬家庭美德  

1.认识家庭美德的重要性。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不论时代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都要重视家庭建设,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2.营造良好家风。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良好的家风对整个社会的风尚有重要影响。如果每个家庭都风清气正,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也会正起来。  

3.遵守婚姻家庭法律规范。婚姻家庭关系不仅需要道德来维系,也需要法律来调整,遵守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法律规范是自觉遵守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  

 

第四节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  

(自学)  

 

一、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1.个人品德的含义:个人品格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集中体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内在统一。  

2.个人品德的特点:  

其一:实践性,其二:综合性,其三:稳定性  

3.个人品德的作用:  

其一: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二: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其三: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二、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实践项目]导游带团情境设计  

情景设计:不良店家欲以回扣相诱,要求导游带团到店里消费。角色安排:1.导游12.店主13.游客2人,为夫妻关系,夫较理性,妻较动心。  

学生讨论:如何在诱惑与诚信中选择?  

师生总结:道德修养贵在自觉  

1.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道德修养的一个内在要求和重要特征是:高度的自觉性。  

2.采取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  

首先,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这样才能满腔热情地、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去思考、去体验,从而提升道德修养的境界。  

其次,应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启发、自我激励,坚忍不拔、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进行道德修养。  

最后,应学会自知自胜、自我扬弃,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成绩,克服不足。  

3.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根本途径: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知行统一。  

三、追求崇高道德境界  

1.自觉远离低级趣味,抵制歪风邪气;  

2.脚踏实地,敢于担当;  

3.持之以恒,善始善终。  

 

课堂教学小结:今天我们重点探讨了第五章的相关内容,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把握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具体要,加强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采取正确方法,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锤炼高尚品格,从而为今后走上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打下良好基础。  

复习思考题及作业题:  

1,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该如何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2,如何认识恋爱与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要求  

3,谈谈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粤ICP备17051289号 ©2024 版权所有:js333金沙线路检测 - App Store 学校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增城荔城街华商路一号

网站:www.tiantiantaohui.com 邮编:511300


Baidu
sogou